污水再生利用的目的及意义
(1)再生利用的目的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城市缺水问题突出的国家,在水领域的总体战略目标都进行了相似的调整。将单纯的水污染控制变为全方位的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目前相当部分城市严重缺水,连续几年的干旱更突出显示了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它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当前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缓解水的位机,其中主要包括污水再生利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节水会议指出:大力提倡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纳入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也首次出现了“污水处理回用”一词。纲要中期明确: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开展人工降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淡化。
城市污水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污水再生利用的目的就是回收淡水资源以及污水中的其他能源和有利的物资。“污水资源化”将污水作为第二水资源是解决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从目前的情况看,污水再生利用的目的的主要是以回收淡水资源为主。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合理的次序是地面水、地下水、城市再生水、雨水、长距离跨流域调水、淡化海水。目前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短缺导致了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城市再生水的开发利用由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大力开发城市再生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即进行污水再生利用已是当前缓解危机措施的**选择。
(2)再生利用的意义
①作为第二资源,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问题。如前所述,由于全球性水资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对污水再生利用做出总体规划,把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污水作为一种新水源,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问题。污水经适当处理后可重复利用,处理简单易行,作为第二水源比利用雨水和海水可靠得多。根据研究表,人类使用过的下水,其污水杂质只占0.1%,绝大部分是可以再用的清水。城市供水量的80%变为污水排入下水道,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至少有70%的污水再生出来后安全回用。因此进行污水再生利用,开辟非传统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对解决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进行污水再生利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循环给水系统代替直流给水系统,可使淡水消耗量和污水排放量减少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至十几分之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和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污水再生利用,是节约用水资源的重大措施与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污水再生利用可减轻江河、湖泊污染,保护水资源不受破环。如果水体收到污染,势必降低淡水资源的使用价值。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出现因水源污染不能使用而引起的水荒,被迫不惜高昂的代价进行海水淡化,以取得足够数量的淡水。污水即使经过一定程度的处理,排入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还是可取使其受到污染。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不仅可以回收水资源及污水中的其他有用物质和能源,而且可以大幅减少污水排放量,从而减轻江河、湖泊等受纳水体的污染,使渗透水中的磷酸盐、氮和BOD等均匀有所下降。因此,污水回用用于农业灌溉,是防止和解决卫生问题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它可使由于污水排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和湖泊、水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减小。
污水再生利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环节。污水再生利用与目前世界所提倡的“清洁生产”“源头消减”和“废物减量化”等环境保护战略措施是一致而且是不可分的。污水再生利用事实上也是对污水的一种回收和消减,而且污水中相当一部分污染物质只能在水再生利用的基础上才能回收。由污水再生利用所取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是很大的,其间接效益和长远效益更是难以估量。
③可减少用水费用从污水净化处理费用。以污水为原水的再生水净水厂的制水成本要低于甚至远远低于以天然水为原水的自来水厂,尤以远距离调水更为突出。这是因为省却了水资源费用、取水及远距离输水的能耗和建设费用等。
再生利用工程的水量越大,其吨水投资越小,成本约低,经济效益越明显。国内外同类经验与预测均表明,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采用混凝土以沉淀一过滤一消毒技术处理,在管网适宜的条件下回用水量在10000m³/d以上的工程的吨水投资都应在600元左右,处理成本在0.6元一下。按城市自来水价4.2元m³计,回用每吨污水量*少可节约资金3.6元。按现在国内外通行惯例,再生水价格一般为自来水价格的50%~70%,按60%计,则再生水价格应为2.5元/t,可见需水方吨水节省1.7元,供水方吨水获利1.9元。供水方两年内可收回投资,供需双方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
此外,长距离跨流域调水投资巨大,而且在干旱年份可能无水可调,也可以调来的是受一定程度污染的水,其调水投资和处理费用远大于城市自身的污水再生利用费用。海水是沿海城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但海水淡化基建投资和制水成本过高,在经济上和规模上近期内不可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